• 指令性木材运输的透视

    吴心国

    <正> 我国的铁路运输到了极限程度。不少生产建设急需的重要物资,因运力紧张,受到了严重影响。木材的运输,在铁路运力紧张的大环境中,同样也受到了冲击。特别是指令性计划分配的木材,调运工作越来越艰难,不仅车皮不足,现有配车又未全国于调运国拨材,而且林区往往还另加条件,使国家供货合同兑现率低。据物资部门和林业部门反映,1988年运输东北、内蒙古林区的木材需要50多万个车皮,实际装车40.92万车,占需要量的74.2%。其中,指令性计划经核定要

    1989年04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4k]
    [下载次数:12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材料需求计划(MRP)应用探讨

    曾宪林,李明恒,张树武

    <正> 在现代社会化大生产中,生产的专业化和协作体制已日趋成熟,生产技术的现代化也达到了很高水平,生产者之间的竞争日趋激烈。随着企业的深化经营和发展,物料管理对于企业经营的重要性日趋明显。实现物料管理现代化,已作为一项紧迫的任务,摆在了企业经营者面前。

    1989年04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2k]
    [下载次数:76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全面质量管理在煤矿物资工作中的应用

    夏景奇

    <正> 煤矿的物资供应工作属于辅助生产过程,供应工作的质量直接关系到产品的数量和质量,也关系到安全生产和企业经济效益。特别是煤矿消耗的物资不直接转化为产品本身,除爆破器材、油脂等材料外也不是一次性消耗,它具有反复使用和使用时间长等特点,因此物资部门的质量管理对本企业的安全生产、产品质量和经济效益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物资部门质量管理的任务主要应当是:①掌握用料单位的需求信息,保证生产建设所需物资的及时、齐备的供应。②掌握市场信息,为企业提供物美价廉的物资;合理储备,加速资金周

    1989年04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4k]
    [下载次数:13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微机化物资编码的设计探讨

    李良维

    <正> 一,问题的提出 企业在应用电子计划机辅助物资管理之前,就已经自觉或不自觉地用编码来表征某一物资的名称和属性,形成了一套带有本企业特性的物资编码。每个企业的物资编码,都是本着便于识别和查找,以利于手工处理而进行编制的。从这一角度出发,综合考察各企业物资编码的情况,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出其具有两个特征:①各企业的物资编码具有盲目性和随意性,各自具有自己的特色。②各企业的物资编码互不能套用。

    1989年04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44k]
    [下载次数:18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物资贸易中心可以成为国家调控生产资料市场的重要阵地

    顾衡如

    <正> 发展生产资料市场,是社会主义经济体制改革的主题之一。中国式的生产资料市场应该是什么模式?物资贸易中心在建设这种市场过程中应该发挥什么作用?弄清这些问题,对于物资系统的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作用。

    1989年04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69k]
    [下载次数:12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对我国生产资料市场目标模式的构想

    张湘京

    <正> 培育和发展生产资料市场,是社会主义有计划商品经济的客观需要,也是物资管理体制改革的最终目标。然而,我国生产资料市场的发育,一开始就遇到了“先大不足、后天失调”困境。国家对市场的宏观控制不力,需求过旺,供求失衡,物价暴涨、流通秩序混乱。形形色色的“倒爷”倒卖紧俏物资,囤积居奇,待价而沽。实践证明,单纯使用缩小指令性计划,放开物价的办法来发展生产资料市场,已经不能适应深化物资体制改革的需要。客观形势要求我们,必须重新探求发展生产资料市场的新方法,设计生产资料市场发展的总模式。

    1989年04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92k]
    [下载次数:8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如何建立国家调控下的生产资料市场

    杨安利

    <正> 发展生产资料市场,是物资体制改革的方向,是社会主义有计划商品经济的客观要求。经过十年努力,我国生产资料市场有了一定的发展。但是,当前由于新旧体制转换中存在着的摩擦,矛盾和漏洞,造成生产资料流通领域秩序相当混乱,存在着许多问题,主要是:(1)重要生产资料供需矛盾突出,严重供不应求。在国家建立的生产资料市场内,少数重要物资有价无货,但受价格和利益的吸引,合法市场以外的私下交易比比皆是;(2)市场

    1989年04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45k]
    [下载次数:7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定额管理和经济包干在煤矿材料管理中的作用

    吕继江,阎生明

    <正> 煤矿生产由于受自然地质条件等因素的经常波动和变化,因而给定额的制定和执行带来许多困难。而降低物耗、提高效益,又需要消耗定额和材料消耗费用包干来保证煤矿生产建设所需的材料供应,控制消耗浪费。如何合理制定定额、材料费包干及管理办法?近年来,我们进行了这方面的实践,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使我矿的材料费在物价上涨的情况下,由八五年的7.72元/吨降为八八年的7.37元/吨。以下就我们这方面的实践谈谈看法。

    1989年04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7k]
    [下载次数:16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做好物资工作 为煤炭生产建设服务

    孙水泽

    <正> 晋城矿务局是一个年产一千万吨煤炭的大型企业,每年需组织大量物资来满足生产建设的需要。一九八八年共组织进货1.89亿元,其中:材料1.06亿元,机电设备0.83亿元。物资供应管理工作的质量,直接影响企业的经济效益。为加强物资管理,在物资工作中我们实行了吨煤材料费包干和“两定一限”供料办法,开展全面质量管理活动,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一九八八年主要材料消耗创本企业历史最好水平,吨煤材料费实际完成比包干指标降低0.46元,比上一年同口径降低1.46元,储备资金占用比上一年降低254.73万元,周转天数由八七年的122天降为八八年的99天。我们的主要做法是:

    1989年04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8k]
    [下载次数:6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国际多式联合运输的现状和问题

    刘霭馨

    <正> 一、国际多式联合运输的概念 近年来,在国际物流领域,被称之为国际多式联合运输的运输服务业正在兴起,并有一定进展。但是,给国际多式联合运输下一个严密的定义都是极其困难的。在1980年制定的联合国国际联合货运公约中对国际多式联运是这样定义的:“所谓国际多式联合运输,是指承担多式运输的承运人,按照多式运输合同,至少采取两种不同的运输手段,负责将货物从一个国家的某地,送往被指定的另一个国家的某地”。可见,国际多式联运应具备下列条件:

    1989年04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6k]
    [下载次数:158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完善与发展物资贸易中心

    杨庆文

    <正> 物资贸易中心是生产资料流通领域改革中出现的新事物,从最初形成、逐步发展扩大到今天,走过了一条艰辛曲折的路,既创造积累了许多好的经验,也存在着各种各样的问题。在治理整顿,深化改革的总形势下,为了适应建立国家调控下的生产资料市场的需要,很有必要对已经走过的路作一番回顾思考,总结经验,明确方向,以利于在正确理论的指导下进一步完善和发展生产资料贸易中心。

    1989年04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09k]
    [下载次数:1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我国物流发展的现状与对策

    胡俊明

    <正> 我国与世界物流发达的国家相比,确实还存在不少差距,如何使我国物流更快地发展,这是摆在我国广大从事物流工作者面前的一个重大课题,也是一项带有挑战性的艰巨任务。本文就这个问题谈谈自己的一些粗浅看法。

    1989年04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8k]
    [下载次数:29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建立生产资料贸易中心管理监督系统的设想

    张宏

    <正> 目前几乎所有的生产资料贸易中心都把经营、管理和监督几项职能融为一体、致使管理监督职能形式化,大大削弱了管理、监督职能的作用,造成“官倒”成风、行贿受贿、物价失控、市场秩序混乱,在尚无监督部门及相应法则的情况下,执法犯法的问题较多。这就给我们提示了建立商品经济秩序的紧迫性,因此,本文①拟提出建立生产资料贸易中心管理、监督系统的设想,也就是要有一套职责明确的管理监督机构其具体规则。

    1989年04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17k]
    [下载次数:7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物资贸易中心的服务应如何体现

    刘艳霞

    <正> 物资贸易中心从降生之日起就处在搞经济还是搞服务的争议中,各方面认识不统一,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物资贸易中心的发展。我认为,对待物资贸易中心的态度不能简单地论之服务与经营,在商品经济条件下,做为从事生产资料流通的物资企业,经营与服务是统一的,没有经营,服务便是空的,服务只能体现在经营中。所以,物资贸易中心只有不断强化自身的经营实力,才能更好的为生产建设服务。

    1989年04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6k]
    [下载次数:13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苏联二次资源开发利用事业评述(一)

    王保士

    <正> 一、促使苏联发展二次资源利用事业的客观因素 作为社会主义大国、苏联对开发利用二次资源重要性的认识,是在本国经济长期发展过程中逐步形成的,而且重视程度在不断提高。促使苏联重视发展本国二次资源利用事业的主要因素有:

    1989年04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6k]
    [下载次数:19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节约物资是加速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

    雪晴

    <正> 一、节约物资应逐渐成为满足国民经济中需求日益增长的重要源泉 物资是人们从事生产建设活动必不可少的物质条件,同时,生产规模的扩大和产品产量的增加也必然要以物资供给量的增加为前题。在生产高速增长的今天,物资消耗量也正在逐年增加。来自苏联方面的资料表明,该国物资供应量每十五年增加一倍,而自1951~1980年这三十年间苏联的工业生产

    1989年04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91k]
    [下载次数:5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略论从生产出发,为生产服务”的方针

    赵明立

    <正> (一) 将近30年前,即1960年春天,原国家经委党组根据中央和少奇同志指示的精神,对如何加强物资(生产资料)管理工作和建立物资管理机构的问题,组织了多次研究,二月下旬又在全国

    1989年04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6k]
    [下载次数:8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研究租赁理论发展租赁经济科学

    黄秀清

    <正> 随着商品生产与商品交换的发展,租赁业出现并逐步变革,今天在发达的商品经济和社会化大生产的条件下,租赁渗透到社会生活各项领域和国民经济各部门。笔者认为租赁业的发展历史,可大致分为三个阶段:

    1989年04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3k]
    [下载次数:76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计划外生产资料最高限价局限性浅见

    李正戈,任国庆

    <正> 今年三月开始,国家对计划外生产资料实行最高限价,以加强对计划外生产资料价格的指导和管理,这对于稳定市场、保障经济建设的稳定发展及改革、开放的顺利进行,本应起到重要作用。但是,由于最高限价从根本上来说是违背客观经济规律的,加上我们目前还缺乏比较宽松的市场环境,市

    1989年04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5k]
    [下载次数:1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加强物资管理 降低产品成本

    牛潞安

    <正> 晋城矿务局古书院矿是一个现代化大型煤矿,一九八八年原煤产量325万吨,实现利税2502万元。加强物资管理,降低产品成本,对我矿是有极为重要的意义。一九八八年,我们物资供应部门发扬团结自强,求实进取,从严务实,改革创新精神,本着为生产建设服务、保证供应的宗旨,通过强化管理,在原材料价格大幅度上涨,短线物资紧缺,流通领域混乱现象等各种不利因素的情况下,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全年节约材料费130万元,降低储备资金占用额220.55万元,为提高我矿的经济效益做出了贡献。

    1989年04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3k]
    [下载次数:8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短缺条件下的价格双轨制

    王选庆

    <正> 首先让我们来分析一下社会主义国家的通病——短缺。按照匈牙利经济学家亚诺什·科尔内的观点,短缺的成因来自两个方面:微观方面,社会主义国家对企业的“父爱主义”关系和由此导致的企业预算约束软化;宏观方面,各级领导人强烈的经济增长欲导致的投资饥渴和财政、信贷约束的软化。科氏的分析不无道理,但我想短缺的直接成因却是货币过量发行。因为由科氏的以上两方面分析很容易得出需求过旺的结论。我们知道,所谓需求无非是货币表现的购买力,需求过旺当然意

    1989年04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3k]
    [下载次数:32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苏联数理学派的经济理论——资源最优利用论

    陈静

    <正> 苏联数理学派形成于本世纪廿年代,即十月革命胜利之后,著名的数学学者格罗曼、瓦恩斯坦、费尔德曼等人,开始把数学方法应用于经济领域。研究的方向有三个:一是关于国民经济部门结构发展的统计研究,制定出棋盘式平衡表,以反映出各部门的相互联系并使部门联系最优化,这就是现代投入产出分析的基础;二是宏观经济模

    1989年04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3k]
    [下载次数:69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