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通现代化

  • RCEP与我国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下的产业链优化

    王娟娟;

    《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使其区域成为全球规模最大的自贸区,对正处于产业链重构博弈的世界经济格局将产生深刻影响。立足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RCEP区域内的经济联系不断密切及东盟是我国第一大贸易伙伴的现实,以构建内外互促的双循环产业链为导向优化对外经济关系是我国与RCEP伙伴国深化合作的原则。鉴于东盟2011年提出RCEP倡议,选用2010—2020年的发展数据探索基于RCEP我国优化双循环产业链的可行性。研究表明:第一,区域经济活力、国别经济联系密切程度和贸易商品价值结构等显示,RCEP能够助推我国双循环产业链优化;第二,以差异化的链式思维,借助RCEP红利可优化双循环产业链,即允许过剩产能和库存构建内外畅通且互补的能源资源产业供应链,参与国际农产品产业链弥补国内高端农产品供求链,以打造区域绝对优势为目的共建传统制造业产业链;第三,积极发挥产业园区优势提升机电产业链价值水平,发挥RCEP成员在集成电路产业的环节优势,构建具有区域特色的集成电路产业链;第四,将省份作为构建双循环产业链的区域单元、科学看待部分产业的过剩产能和库存、以危机并存的视角处理与RCEP伙伴国的经济关系、顶层设计上全面重视产业合作分工等,是我国构建高质量双循环产业链的保障。

    2022年04期 v.36;No.331 3-1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09K]
    [下载次数:4878 ] |[引用频次:22 ] |[阅读次数:7 ]
  • 消费结构升级对产业结构升级的异质性影响——兼论互联网商业流通效率的调节作用

    冯树辉;朱平芳;

    产业结构升级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最终目的之一,消费结构升级是国内国际双循环战略中扩大需求的关键因素,互联网赋能的商业流通提升了商品的供需匹配效率。在此背景下,研究消费结构升级、互联网商业流通效率对产业结构升级的影响具有现实意义。以2015—2020年中国大陆31个省市自治区面板数据为研究对象,以熵权法构造全国城乡消费平均水平、城镇和农村消费结构升级指数,用DEA方法测算互联网商业流通效率,使用双向固定效应面板数据模型从全国、不同区域和城乡层面实证探索消费结构升级对产业结构合理化与产业结构高级化的影响,并研究互联网商业流通效率对上述影响的调节作用。研究表明,消费结构升级促进了产业结构升级,互联网商业流通效率在其中起到正向的调节作用;从不同区域看,上述影响和调节作用的程度在东部地区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且较为显著,在中部和西部地区低于全国平均水平且显著性水平较低;从城乡视角看,上述影响和调节作用在城镇的大小和显著性均高于农村。机制检验表明,发展和享受型需求收入弹性在上述影响中起到中介作用。基于此,我国应注重需求侧对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引领作用,以需求结构升级为抓手,从政府和市场两个方面发挥消费结构升级对产业结构升级的促进作用;促进流通业与“新基建”的有机结合,使数字经济赋能流通业,发挥互联网商业流通效率对消费结构升级促进产业结构升级的调节作用;引导不同区域、城市与农村消费结构升级的协调发展,建立合理的区域商贸体系和城乡商贸体系,从供给端和需求端两个方面助力产业结构升级。

    2022年04期 v.36;No.331 19-3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25K]
    [下载次数:2305 ] |[引用频次:34 ] |[阅读次数:9 ]

电子商务

  • 电商直播中主播特性对消费者冲动购买意愿的影响

    魏剑锋;李孟娜;刘保平;

    消费者在观看电商直播时,通过主播的特色讲解,会产生沉浸式的愉悦体验,并对主播及产品产生信任,从而导致冲动购买意愿。基于S-0-R模型,结合心流理论和感知信任理论,将电商主播特性分为专业性、吸引力、互动性和知名度四个维度,探讨心流体验和感知信任在电商主播特性和消费者冲动购买意愿之间的中介作用。通过问卷调查收集数据,利用SPSS和AMOS软件进行统计分析和路径假设检验。研究发现,心流体验在主播吸引力、互动性和消费者冲动购买意愿之间起中介作用;感知信任在主播专业性、互动性、知名度和消费者冲动购买意愿之间发挥中介作用;心流体验和感知信任在主播互动性和冲动购买意愿之间的中介效应有显著差异,心流体验的中介效应大于感知信任的中介效应。主播可以根据自身特点、消费者需求以及产品需要,构建适合自己的直播风格。通过提高吸引力和互动性使消费者获得心流体验,通过提高专业知识、专业技能,在努力提高知名度的同时也要注重与消费者之间真情实感的互动,从而提升消费者对主播及产品的信任感知,消费者可以更加直观地了解自己在观看直播时所做出的反应,根据自己的实际需要及产品质量理性下单,理性消费。

    2022年04期 v.36;No.331 32-4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68K]
    [下载次数:17755 ] |[引用频次:127 ] |[阅读次数:28 ]
  • 电商平台“二选一”排他性交易的反垄断规制

    许丽;

    “二选一”行为的本质是排他性交易,是电商平台获取优势地位的有效手段,其目的是最终实现市场独占。电子商务法、反垄断法、反不正当竞争法是规制电商平台“二选一”排他性交易的法律依据,但囿于相关法律条文本身的局限性,如《中华人民共和国反垄断法》第十四条和第十七条面临现实障碍,《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子商务法》第二十二条和第三十五条缺乏理论基础,《中华人民共和国反不正当竞争法》第二条和第十二条无适用可能等,“二选一”行为在我国当前竞争法规制框架下难以受到法律制裁。构建演化博弈模型,对美团“二选一”案进行分析发现,“二选一”行为会导致市场单寡头竞争性垄断格局的形成,以反垄断法为核心进行规制是破局关键。在当前竞争法体系对电商平台“二选一”行为规制不足的情况下,应从行为豁免、事前控制、消费者保护、市场界定、相对优势制度引入等方面入手,完善反垄断法关于“二选一”排他性交易的规制规则。具体而言,就是在反垄断法修订中建立“二选一”白名单规则,完善“二选一”事前规制措施,加强“二选一”消费者隐私保护,引入“二选一”相对优势地位条款,优化“二选一”相关市场界定规则,提升反垄断规制协同力。

    2022年04期 v.36;No.331 43-5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10K]
    [下载次数:4250 ] |[引用频次:32 ] |[阅读次数:4 ]

国际贸易

  • RCEP自贸区内中国农产品出口效应及贸易前景——基于随机模型及细分市场的实证分析

    陈雨生;

    运用时变随机前沿引力模型和贸易指数分析法,计算出口贸易拓展空间(TS)和农产品进口依赖度(IRCA)两项指标,借鉴波士顿矩阵分析法预测中国在RCEP区域内的农产品贸易前景,揭示建立RCEP自贸区对中国贸易前景的影响。研究显示,尽管在细分产品市场上有不同的贸易前景,但总体而言,中国与东盟的农产品贸易前景光明;无论是中国经济规模还是其他成员国经济规模,均对中国农产品出口有正向促进;中国与东盟大多数国家距离近,便于农产品贸易,且与东盟大多数国家的气候条件、资源禀赋等差异较大,在RCEP区域内的农产品贸易存在较大的贸易拓展空间,RCEP正式生效后将为中国农产品贸易带来战略机遇。中国应促进“一带一路”倡议与RCEP对接,尽快落实RCEP,扩大中国农产品尤其是食品加工类农产品贸易;推动RCEP区域内产业链供应链紧密融合,促进区域内生产要素自由流动;各相关部门采取相应措施,共同提升国内农产品产业和企业竞争力。

    2022年04期 v.36;No.331 56-6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86K]
    [下载次数:6154 ] |[引用频次:41 ] |[阅读次数:6 ]
  • 贸易制度安排对中国农产品出口“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贸易效率的影响——基于时变随机前沿引力模型的实证分析

    曹芳芳;张静;李先德;

    基于2000—2020年联合国商品贸易统计数据库(UN-Comtrade)数据,利用时变随机前沿引力模型考察贸易制度安排对中国农产品出口“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贸易效率的影响,并测算贸易效率。研究显示,2020年中国农产品出口“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总体平均贸易效率仅为0.475,对印度、日本、越南、印尼、缅甸和俄罗斯等国家有较大出口潜力;贸易国双方签署自由贸易协定时间越长,越能提升出口贸易效率;出口目的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有利于中国农产品出口效率提升,但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时长的影响并不显著;出口目的国司法效率、货币自由度、投资自由度、贸易自由度以及金融自由度的提高有利于贸易效率的提高,而政府财政支出和商业自由度的提高却不利于贸易效率的提高。为提高中国农产品出口“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贸易效率,应充分重视出口目的国贸易制度安排与社会经济制度,在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已有自由贸易区基础上,加快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双边和多边自由贸易区谈判。

    2022年04期 v.36;No.331 67-7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04K]
    [下载次数:4099 ] |[引用频次:36 ] |[阅读次数:6 ]

企业管理

  • 大型供应链企业数字化转型规划与实施路径

    王露宁;朱海洋;

    数字技术的迅猛发展促进了数字经济快速增长,数字化转型成为推动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的重大战略,企业通过数字化转型实现提质增效及创新发展是大势所趋。基于沪深两市公开披露的上市公司年报和企业数字化转型关键词,采用网络爬虫技术抓取相关数据信息,分析大型供应链企业数字化转型现状。研究发现,当前我国大型供应链企业数字化转型的难点痛点主要在于五个方面,一是总体战略不明,导致转型缺乏系统性;二是服务能力不强,导致转型缺乏竞争性;三是数据质量不高,导致转型缺乏效率性;四是价值挖掘不深,导致转型缺乏科学性;五是模式创新不足,导致转型缺乏持续性。为成功实现数字化转型与商业模式升级,大型供应链企业应遵循五项总体原则,一是战略导向、架构管控;二是数据赋能、精细服务;三是标准先行、高效供给;四是着眼未来、适度超前;五是创新驱动、引领发展。从精益管理支撑、卓越运营赋能、数智业务孵化三方面着手,以业务数字化为起点,运用先进数字技术实现管理智能化,通过数据全生命周期管理与赋能应用,助推大型供应链企业职能管控体系与子企业业务运营能力转型升级,最终实现数字业务化。具体而言,一是聚焦集团化管控与业务应用数字化,统筹推进科学实施;二是加强客户服务与管理数字化建设,提升市场竞争能力;三是注重数据标准建设与数据资源积累,依托数据治理关键技术提升数据质量;四是提升数字化运营能力,通过数据价值挖掘实现数据赋能业务运营;五是增强商业模式创新能力,积极探索可持续的数字化产品/服务业务增长点。

    2022年04期 v.36;No.331 79-8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70K]
    [下载次数:6069 ] |[引用频次:44 ] |[阅读次数:4 ]
  • 智能制造、产业集聚与劳动力错配

    沈洋;张秀武;

    改善要素配置效率是提升全要素生产率和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突破口,智能化浪潮持续打破原有劳动力低位配置端倪渐显。构建智能制造—产业集聚—劳动力错配的理论分析框架,可从理论层面揭示智能制造和产业集聚缓解劳动力错配的原因;利用2006—2020年中国30个省份(不含西藏和港澳台)的面板数据,基于制造业所采取的“机器换人”策略,实证检验智能制造对劳动力错配的影响,以及在其传导过程中产业集聚发挥的中介效应。研究表明,智能制造对劳动力错配有显著的改善效应,且这一结论经过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依然成立。产业集聚在其传导过程中发挥着正向中介作用,智能制造能通过促进生产性服务业多样化集聚、高新技术专业化集聚和产业协同集聚的中介路径对劳动力错配起到间接优化作用,其中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协同集聚的中介效应占比为45.29%,是主要中介渠道。因此,我国应加大人工智能核心技术投资力度,以生产资料智能化缓解劳动力错配的程度;推动教育培训体系升级,以劳动力数字化改善劳动力配置效率;科学谋划最优资源配置的产业集聚模式,以产业集聚支撑劳动力自由流动。

    2022年04期 v.36;No.331 89-10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82K]
    [下载次数:3508 ] |[引用频次:21 ] |[阅读次数:2 ]

财务管理

  • 股利分配、融资路径与资本结构调整速度——基于动态调整模型的NLS预测方法

    邹燕;白庆辉;

    企业融资方式可以分为内源性融资和外源性融资,现金股利分配将影响企业内源性融资比例和外源性融资比例,同时融资比例与资本结构调整存在联动反应。将现金股利分配活动与融资行为嵌入资本结构动态调整模型,采用非线性回归方法检验股利分配行为、融资路径与资本结构动态调整的关系。研究发现,分配现金股利的公司资本结构调整速度更慢,债权融资和股权融资起到了优化资本结构的作用,但不同的融资路径对优化资本结构存在异化调整作用;当企业处于高杠杆运行水平时,股权融资对资本结构调整速度的异化作用被进一步放大;股利分配行为与企业融资策略之间或存在冲突关系,这会导致非效率的股利分配行为与非理性的融资行为。这种冲突关系将传递到资本结构层面,进而影响资本结构调整速度。因此,股利分配行为一般需要考虑经济周期、货币政策、通货膨胀等宏观因素的影响,还需要考虑企业生命周期、盈利状况、公司战略、投资需求、融资需求、法律因素、投资者偏好等众多微观因素的影响。鼓励盈利能力强、公司规模大、现金充足、财务风险可控的公司积极分红,主动分红,引领资本投资并重的新风向;逐步探索建立分红行为积分制,加强行业现金分红的自律能力,以促进自律分红、理性分红局面的形成;构建企业理性分配股利、理性融资的评价指标,探索与股利分配行为关联的行为冲突测试体系,确保股利分配行为和融资行为的真实性和有效性;持续修订并完善上市公司现金分红的规定,尤其是上市公司现金分红方面的信息披露规则,让投资者充分透视股利分配行为,发挥股价的信号传递作用,构建良好的股价反馈机制。

    2022年04期 v.36;No.331 101-11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35K]
    [下载次数:1750 ] |[引用频次:17 ] |[阅读次数:2 ]

经济法学

  • 加密货币流通中的国际私法挑战与对策

    梁庭瑜;

    目前,理论界对加密货币流通中的法律问题需要通过国际私法规则加以解决基本达成了共识,认为国际私法作为“分配法”,是在加密货币专门法律规定出台前法律介入加密货币流通的最佳手段。然而,加密货币的去中心化与匿名性成为国际私法规则适用的难点与挑战。如何使用目前的国际私法规则解决加密货币流通中产生的新型法律问题,是司法实践中加密货币服务提供者与持有者的现实需求,也是加密经济健康稳定发展的重要保障。加密货币流通中的国际私法问题包含涉加密货币案件的管辖权与法律适用。通过案例分析与比较法研究管辖权,破解加密货币的去中心化和匿名性的谜团,并提出管辖理念从一般到特殊的转换在加密货币时代的重要意义;通过实际案例释明传统地域管辖权依据在一定替代方法的帮助下仍有适用空间;通过管辖权依据负面清单的模式,考察加密货币新兴管辖权依据的可行性,加密货币时代的管辖权理念应当以减少法律冲突和管辖实际效能为考量。法律适用部分则通过历史分析法考察加密货币空间自治论的可行性,通过比较法探讨新兴法律适用连结点的可行性,并为传统的法律适用方法,诸如特征性履行方法为新兴连结点的设立提供法理依据。明确法律适用原则以特定案件法律适用结果的确定性为主要目标,将不同的加密货币法律关系分配到特定的法域;分析加密货币系统共识机制作为适用法律的可能性,并为以代码为载体的新型法律选择条款的形式效力和实质效力提供法理依据。人们无须迷失于加密货币的去中心化与匿名性,现有国际私法规则可以解决大部分加密货币流通中的管辖权与法律适用问题。

    2022年04期 v.36;No.331 116-12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52K]
    [下载次数:1369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3 ]

  • 数字乡村与现代流通体系建设研讨会暨第二届《中国流通经济》学术论坛征文启事

    <正>“十四五”时期,我国数字经济转向深化应用、规范发展、普惠共享的新阶段。为把握农村数字化发展新机遇,拓展农村经济发展新空间,深入研讨数字乡村与现代流通体系建设问题,推动落实《数字乡村发展行动计划(2022—2025年)》,助推乡村振兴战略,湖北汽车工业学院、北京运筹学会、北京物流与供应链管理协会、《中国流通经济》杂志社拟于2022年5月在湖北十堰举办数字乡村与现代流通体系建设研讨会暨第二届《中国流通经济》学术论坛。

    2022年04期 v.36;No.331 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99K]
    [下载次数:26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8 ]
  • 2022年本刊栏目设置与重点选题

    <正>栏目设置2022年中国流通经济编辑部对本刊栏目进行了调整,调整后的栏目分别是:本刊特稿、热点与前沿、流通现代化、物流与供应链管理、电子商务、经贸论坛、国际贸易、区域经济、金融与投资、企业管理、财务管理、经济法学。

    2022年04期 v.36;No.331 12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76K]
    [下载次数:72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