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刊特稿

  • 关于中国消费的几个问题(上)

    丁俊发;

    消费是拉动国民经济发展的基本动力,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对消费从认识到实践应该有一个新的突破。当前,受消费体制、消费能力、消费政策、消费基础、消费观念、消费环境、消费周期等方面因素影响,我国在消费问题上存在很多问题和误区,适度提高消费率成为现阶段我国经济发展必须解决的一个重大课题。为提高居民消费率,我们需要走出消费误区,建立鼓励消费的长效机制,提倡科学消费;需要处理好消费率与投资率的关系,处理好城镇居民消费与农村居民消费的关系,处理好消费需求与进出口贸易的关系,处理好即期消费与储蓄的关系;需要结合我国实际,关注并培育住房消费、乘用车消费、农村消费、旅游消费、文化消费、社区服务消费等消费热点。

    2010年09期 v.24;No.192 4-7+2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9K]
    [下载次数:348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156 ]
  • 宏观经济政策的国际合作和国际货币体系改革

    黄范章;

    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要求在地区范围内和全球范围内实行宏观经济政策的国际合作,这种合作从企业层面上升到政府层面,在平时应以经济(或金融)监管为重点,增强有关制度、政策、法规的透明度,建立风险预警机制;一旦发生经济(或金融)危机及风暴,则重点应是如何联手和克服风暴。同时,国际货币体系的改革应以改革传统的决策权结构、推进监管国际化、确定国际储备基础的本位币和成立应急小组等为主要内容,并提高发展中国家的话语权,以反映世界经济发展的新格局。

    2010年09期 v.24;No.192 8-1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2K]
    [下载次数:205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161 ]

流通现代化

  • 畸形消费与投资结构形成的症结

    杨圣明;

    我国消费与投资结构的畸型化,是宏观经济结构全面失衡的一种反映和表现,其成因主要是我国生产资料生产内部(主要是重工业内部)形成了一种不依赖消费的封闭式自我循环。要解决我国的低消费问题,就必须打破这种恶性循环。调整投资与消费结构,需要进一步端正发展经济、发展生产的目的,从调整产业结构入手,解决低消费、高投资的分配结构问题,注重改善投资结构,增加直接改善和提高生活方面的投资,并着力提高投资效果。

    2010年09期 v.24;No.192 12-1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3K]
    [下载次数:19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134 ]

现代物流

  • 冷链——从思考评述到定义

    王之泰;

    近年来,随着国民经济发展逐步摆脱粗放型模式,随着质量与效益意识的逐渐提高,冷链越来越受到我国经济界和产业界的关注,很多部门都在致力于冷链的发展。目前,我国的冷链已经进入了一个快速发展的阶段,对于冷链发展问题,我们要有辩证的认识,国家应重视冷链的发展规划,出台鼓励冷链发展的全面政策,注重冷链的服务本质。而上述这些工作的重要基础就是对冷链概念认识的科学化与深入化。文章针对目前冷链各种定义存在的局限性、偏颇或不足之处进行研究并最终形成了自己对冷链的定义,即冷链是对特定物品在生产制造、流通、物流、应用和消费过程中使用的链式低温保障系统。

    2010年09期 v.24;No.192 15-1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1K]
    [下载次数:769 ] |[引用频次:72 ] |[阅读次数:126 ]
  • 我国物流业地区间效率差异及其影响因素实证研究——基于数据包络分析模型及托宾模型的分析

    刘秉镰;余泳泽;

    文章采用数据包络分析模型和托宾模型,利用省际面板数据对我国物流业地区间效率及其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我国区域物流综合技术效率不高;区域物流效率差异正在逐步缩小;东部地区物流效率较中西部地区略高;物流资源利用率、区域市场化程度以及港口物流在区域物流中的重要性是影响区域物流效率的重要因素。为提高我国物流产业效率,应着力强化各省、市、自治区物流市场化程度,建设全方位、开放、统一的市场和流通体系;提升区域物流技术投入与应用效率,提高物流信息技术应用水平;提高物流资源利用率,合理布局物流产业,防止地区条块分割,促使物流业由粗放型向集约型投资转变,强调区域物流的有序竞争;加快港口物流发展。

    2010年09期 v.24;No.192 18-2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8K]
    [下载次数:2782 ] |[引用频次:182 ] |[阅读次数:216 ]
  • 区域物流产业总体发展模式初探

    舒辉;周熙登;

    区域经济与区域物流是彼此依存的统一体,区域经济是包括物流活动在内的各种经济活动的总和,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决定了区域物流产业的发展模式与区域物流系统的空间结构。随着区域经济发展从不平衡到平衡,区域物流产业发展模式也由增长极发展模式、点—轴发展模式向网络发展模式动态演化。其中,网络发展模式是物流产业发展的目的,而点—轴发展模式是增长极发展模式向网络发展模式演化的中间阶段。因此,在区域物流发展规划中,应根据区域经济发展阶段的不同,合理确定区域物流资源的空间配置方式,同时结合区域经济产业结构与产业规模,把区域物流确定为区域的主导产业、协作配套产业或基础性产业予以发展。

    2010年09期 v.24;No.192 22-2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9K]
    [下载次数:504 ] |[引用频次:19 ] |[阅读次数:179 ]

国外物流

  • 关于日本物流四个《综合物流施策大纲》的研究

    姜旭;

    在日本物流业发展过程中,除企业自身对物流管理及技术不断地进行深入挖掘外,日本政府还根据本国及世界经济发展的趋势和要求,自1997年开始由经济产业省和国土交通省每四年共同制定一次《综合物流施策大纲》。《综合物流施策大纲》作为日本物流业的纲领性政策文件,对日本物流业发展起到了很大的促进作用,成为引导日本物流业发展的指导性文件。为更好地推动我国物流业发展,应结合我国物流业发展实际,借鉴日本在构建一体化物流体制、统一物流管理模式及推进综合、一体化物流计划实施等方面的成功经验,建立适应我国物流业发展的行业管理体制,制定我国物流业中长期发展规划——《中国物流综合施策大纲》。

    2010年09期 v.24;No.192 26-2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4K]
    [下载次数:706 ] |[引用频次:16 ] |[阅读次数:205 ]

经贸论坛

  • 海峡西岸经济区开发建设对温州经济的影响研究

    叶乐安;

    海峡西岸经济区的开发开放已上升为国家战略,其开发建设给温州经济带来了重要的机遇和挑战。本文在总结和述评海峡西岸经济区相关研究的基础上,着重分析海峡西岸经济区开发建设对温州经济的各种影响,进而提出温州接轨海峡西岸经济区的若干路径,这可为温州市以及区内其他非闽城市的相关规划与布局提供借鉴和参考。

    2010年09期 v.24;No.192 30-3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7K]
    [下载次数:136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202 ]
  • 近代以来中国农地产权变革路径与方向探析

    闵桂林;祝爱武;

    农村土地问题始终是中国共产党关注的首要的基本的问题。面对革命、建设和改革的不同环境,中国共产党对农地产权变革进行了艰辛探索,先后变革封建土地所有制为农民土地所有制,再把农地个人所有制推向农地产权集体化,最后对农地集体产权进行分割并使农民获取最大化的农地产权利益,曲折的变迁路径使中国农地产权制度变革逐步走出传统社会对农地产权变革认识的误区,逐步摆脱传统社会主义农地产权制度的束缚,进而趋向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农地产权制度。变迁的经验与教训给予启示,确权于农或权益归农是中国农地产权制度变革的必然方向。

    2010年09期 v.24;No.192 34-3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6K]
    [下载次数:234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154 ]
  • 山西省主要蔬菜产品竞争力分析

    苏国贤;李富忠;

    山西省蔬菜产业发展迅速,区域化、规模化、专业化生产已具雏形,成为山西省农业四大主导产业之一。越夏延秋蔬菜甘蓝、胡萝卜、大葱、西红柿是山西省具有综合优势的产品,无论是与山西省其他蔬菜产品还是与主产区相比,都有较强的优势。为更好地发挥优势,实现山西省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和农民增收,应加快优势产品向优势区域集中的进程,加大政策扶持力度,推进蔬菜产业化经营。

    2010年09期 v.24;No.192 38-4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7K]
    [下载次数:223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171 ]

供应链管理

  • 建筑业供应链一体化研究

    郑霞忠;胡斌锋;

    为应对日益激烈的竞争,扩大市场份额,建筑企业必须加强信任与合作,逐步打破传统体制下的组织结构,在重点培育企业自身核心竞争力的同时,借用外部资源,把各企业相对分散的技术与管理特长组合成更为强大的竞争优势。因此实施供应链一体化管理成为建筑业发展的当务之急。目前,实施建筑业供应链一体化管理的条件已经具备,但建筑业供应链一体化管理的实现,还需要进行建筑企业的组织结构重组及业务流程重组,构建建筑业供应链一体化的信息支撑体系及安全保障体系。

    2010年09期 v.24;No.192 41-4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3K]
    [下载次数:523 ] |[引用频次:20 ] |[阅读次数:189 ]

企业管理

  • 超经济学视角的企业竞争优势观

    高可为;

    竞争优势实质上是一种价值创造能力,是一种比较生产力,具有一定的相对性。企业可以通过资源聚焦、补短扬长、避短扬长、策略联盟、规制创新等途径构筑或强化竞争优势。从历史的角度来说,企业竞争优势曾先后表现为生产规模、经营宽度、纵向一体化、核心能力、创新能力等。企业竞争优势是自然选择、产业结构、资源能力、文化制度、知识创新等内外部多种因素互动的结果。

    2010年09期 v.24;No.192 44-4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9K]
    [下载次数:100 ] |[引用频次:19 ] |[阅读次数:163 ]
  • 服务设施选址的博弈分析

    孟尚雄;

    市场除具有网络特征外,还具有明显的层次嵌套特征。文章结合这两个方面的特征,对具有层次嵌套特征的人口、市场空间分布条件下服务设施的选址博弈问题进行了研究。结果发现,两个企业的服务设施竞争选址静态博弈,可以不存在纳什均衡;在纳什均衡存在的情况下,并不能保证双方市场份额相等;市场层次嵌套特征在一定程度上破坏均衡的存在,内层市场较大的市场份额吸引着对手进入,使外层市场均衡受到破坏;增加服务设施可以扩大市场覆盖范围,但由于利润最大化目标和距离的约束,在给定市场环境下,有些市场区域可能永远无法覆盖。

    2010年09期 v.24;No.192 49-5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1K]
    [下载次数:47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141 ]

市场分析

  • 2010年中国CPI:上半年涨因与下半年走势

    田秋生;

    本文认为,2010年上半年中国CPI上涨主要有两个原因:一是粮食和鲜菜价格上涨。其原因主要是全国较大范围自然灾害所造成的粮食和鲜菜减产与减产预期。二是居住类物品和服务价格上涨。其主要原因是购房价格的持续上涨和短时间内开征房产税的预期。下半年CPI上涨的压力主要来自于不乐观的农业生产形势。减缓上涨压力的因素主要包括:上半年推动CPI上涨的一些因素的消失,居住类物品和服务价格的趋于稳定,生产价格对CPI推升作用的减弱,以及国内粮食储备充足和主要国家CPI涨幅不大。

    2010年09期 v.24;No.192 53-5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4K]
    [下载次数:412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151 ]
  • 我国价格传导机制变异的实证研究——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前后的比较

    杜勇宏;王汝芳;

    价格是市场经济运行的核心与调节器,研究价格传导机制对于优化产业结构、稳定市场价格具有重要作用。本文以2001年12月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为界分时段对上下游价格指数间的传导及时滞关系进行实证研究。研究结果表明,我国价格传导机制发生了明显的变化:2002年以前是成本推进型的物价上涨,2002年以后是需求拉动型的物价上涨。因此,在当前我国经济改革已经基本成功的前提下,为进一步完善市场机制,更好地促进我国经济发展,一要加快经济结构调整,控制固定资产投资规模过度扩张;二要积极采取有效方式撬动内需,确保拉动经济的三驾马车并驾齐驱;三要加快完善竞争体系,增强参与国际竞争的能力。

    2010年09期 v.24;No.192 58-6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4K]
    [下载次数:23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157 ]
  • 投资转移与产业转移的关系及其对贸易顺差的影响

    余斌;陈秋贵;

    投资转移是投资者到其他地区或其他行业及企业那里寻求投资收益的行为,通常表现为伴随着投资、贸易、技术转移与海外上市等形式的资本跨地区、跨行业的流动。投资转移的过程往往伴随着产业的转移,产业转移与投资转移是同向进行的,但投资转移并不必然带来产业转移,即使投资转移与产业转移相伴随而发生,它们的方向也可能是相反的。美国对中国的贸易逆差,只不过是美国不能在国内为其巨额资本找到足够广阔的场所的结果,而这种结果不是人民币升值就可以消除的,因为它本身就不是人民币贬值所造成的。

    2010年09期 v.24;No.192 62-6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3K]
    [下载次数:301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142 ]

人力资源管理

  • 高校创新创业能力开发的保障因素研究

    李广义;

    创新创业能力开发是创新型人才培养的关键。本文从创新创业能力培养与开发的内涵认识与理解出发,剖析了高校创新创业能力开发存在的问题,借鉴美国高校创新创业能力开发的教育经验,结合我国高校的实际情况,提出了目前我国创新创业能力开发的四大基本因素:即学术自由是创新创业能力开发的根本保障因素;多元思想融合是创新创业能力开发与培养的激励保障因素;求实理念的建立是创新创业能力开发的质量保障因素;创新创业品质的培养是创新创业能力开发的技能保障因素。

    2010年09期 v.24;No.192 66-6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2K]
    [下载次数:505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193 ]
  • “拼图”原理:实现人力资源管理与聚焦战略的完美匹配

    于剑;谢泗薪;

    目前,尽管国内物流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在局部职能、方法、手段方面不断改进和完善,但与企业战略的匹配性并不能让人满意,成为制约我国物流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向更高层次发展的"瓶颈",而运用"拼图"原理可为物流企业解决这一问题,有效实现人力资源管理与聚焦战略的匹配。根据"拼图"原理,我国物流企业要实现人力资源管理与聚焦战略的完美匹配,一要创建适合聚焦战略的企业氛围,二要健全招聘机制,三要开展丰富多彩的培训,四要构建公平合理的绩效评价机制,五要再造薪酬制度。

    2010年09期 v.24;No.192 70-7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5K]
    [下载次数:315 ] |[引用频次:11 ] |[阅读次数:184 ]
  • 共享式增长理念下的农村人力资源开发研究——以中部地区为例

    施丹;李燕萍;

    实施中部地区崛起战略,不能仅仅关注经济增长的速度,更重要的是增强经济发展的共享性,其关键是让广大农村居民公平参与到中部地区经济社会建设中来,并充分受益。中部地区农村人力资源开发的重点,是必须打破农村居民"收入贫困—能力贫困和权利贫困—进一步的收入贫困"的代际循环,避免农村居民在参与经济增长、为增长作出贡献及合理分享增长成果方面面临的信心、能力与权利缺失及体制障碍和社会歧视。

    2010年09期 v.24;No.192 74-7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9K]
    [下载次数:471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146 ]

投资理财

  • 略论加快商业信用体系建设

    朱桦;

    本文认为,加快完善商业信用体系对于扩大内需、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以及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大力发展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都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商业信用体系是有机的制度系统,由商业信用道德文化、信用公共服务、企业自律以及相关法律法规等组成。我国商业信用体系的模式选择应立足中国国情,采取政府主导与市场化运作相结合的方式,努力发扬优秀传统商业信用道德文化,大力促进商业信用专业服务业发展,加强企业内部信用管理制度建设,进一步完善商业信用相关法律法规,加强政府监管,积极发挥行业协会作用。

    2010年09期 v.24;No.192 78-8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4K]
    [下载次数:265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151 ]